发掘文化节目新宝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7-12-09 08:26   

  原标题:发掘文化节目新宝藏(墙内看花)

发掘文化节目新宝藏(图1)

演员王凯在《国家宝藏》中担任“国宝守护人”

  上周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的《国家宝藏》,迅速上升为微博热搜、朋友圈爆款。这档定位为文博探索的文化节目,突破人们对文博领域深奥、沉重、神秘的刻板印象,转身成为通俗、时尚、亲切的大众综艺,令人感到惊喜。

  该节目借助文物甄选的形式,联合故宫博物院等国内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先请每家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然后由民众为每家博物馆最终选出一件进入最后的特展。甄选过程中,每件文物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中间有考古学家、文化学者、美术家、演艺明星,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大国重器”们前世今生的故事,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让那些珍藏于历史长河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宝藏》用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节目用现代大众传播方式激活深沉古老的国宝重器,生动解构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和大国气象,可谓是对博物馆宝藏的再度挖掘与利用。

  今天,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了青年文化的一部分。据节目中多个博物馆馆长介绍,目前博物馆30岁以下的参观人群比重达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馆文化的青春化、时尚化成为大势所趋。作为文博界的超级大IP,近年来展览、文创、纪录片、电影、话剧等动作不断的故宫,就已然成为青年文化的一大“潮牌”。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和故宫联合打造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点赞最多的是18岁到22岁的大学生,并且引发了今年超过1.5万名大学毕业生报名到故宫修文物。由此可见,只要有创新的表达,文博题材的电视节目一样能够打动青少年。

  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电视,创新是必须也是必然。《国家宝藏》的立意尤为高远和深邃之处,在于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然而文物是承载信息极其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它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它不仅包含了历史文化信息,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今天的坐标,还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领先世界的成就,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国家宝藏》找到文物这个新切口,无疑在文化节目中发现了新的宝藏,打开了文化节目新的格局。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1.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华夏大医国学网
  2.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4.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
—— 最终解释权归 国是大医智库 所有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