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大门”榆林市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今年以来,榆林市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信用约束、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实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据了解,榆林市通过全面启动“诚信榆林”建设、常态化召开诚信联席会议、常态化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常态化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常态化推动征信平台建设、常态化宣传诚信榆林建设七大举措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建立健全红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约束方面,榆林市紧抓联合奖惩这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大力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从2015年至今,榆林共召开了11次诚信“红黑榜”发布会,仅法院公开曝光的失信被执行人就多达2371名。
通过联合惩戒,榆林市全面限制“老赖”日常生产生活、出行、出境、高消费行为,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此外,榆林还进一步加强对列入“黑榜”名单的各类失信人员和企业,在报纸、电视、广播、城市大屏等各类媒介进行集中曝光。
在联合惩戒和集中曝光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老赖”感受到巨大的失信成本,主动还款意愿越来越强。据介绍,2015年以来,榆林市共有172名失信“老赖”积极主动履行还款义务,其中2017年新增全部履行还款义务人员62人,还款总额约2亿多元,其他所有上榜失信被执行人均有额度不等的履行还款情形。16家失信纳税企业全部履行了清交税款和滞纳金义务,清交税款1.07亿多元。
从2015年起,榆林市发布涉及诚信纳税、安全生产监管、企业信用评价、旅游、劳动用工、价格诚信、违规医疗机构、交通违法违规、环境信用评价、经营异常名录、人民防空、文化市场监管等上千名失信个人和企业。
通过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榆林市委、市政府多部门合力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真正实现了为“守信者”点赞、向“失信者”亮剑。(刘雨 尹亮)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或华夏大医国学网。
-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