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子丑交承,福运新春,王府中环与旗下全新文化艺术机构“19·21”一同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的精品联盟传Plus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艺术机构于王府中环西侧19号府内联袂献上“融汇”艺展圆满落幕。展览自2月5日开幕以来,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在春节假期期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以及文艺爱好者前来观展。相聚王府中环共同感受传统工艺在当代文化下的表达,寻觅融入现代生活中的文化遗产缩影,在岁末相交之际,品味文化交融之美。
“融汇”艺术展览于王府中环西侧的19号府举行。王府中环在规划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所在地区的深厚历史底蕴。为了凸显这些历史元素,项目原址中两兄弟居住过的故居被精心保存,并融入到设计中。19号府从原址搬迁至王府中環项目西侧边缘,按照建筑原比例重建,形成了一个历史文物建筑群。
“融汇”艺术展览:传承古今,荟萃文艺
有“红豆馆主”之称的贝子溥侗,在书法、艺术和音乐方面颇具造诣,尤其精通古典文学、京剧和昆曲,曾在清华大学等校讲授昆曲。在他的创作中诗、文、画、印俱佳,此次展览共展出包含扇面、书法、字画等十二幅不同艺术形式的真迹佳品。
贝子溥伦曾在1904年率代表团出席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将中国艺术、文化和历史带到美国,并把当时美国最新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带回了中国,在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于以书画著称的溥侗,溥伦流出的书画作品十分罕见,此次展览中,有一副《楷书五言诗》来自于他的亲笔真迹。
传Plus——文化瑰宝的心手相传
19号府正厅的内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的手工艺精品联盟传Plus带来的一系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品糅合百家文化,观众可于此欣赏清朝皇室御用鹿角椅的独特风采,同时亦有雕漆、黄金贝叶唐卡、曲阳石雕以及金镶玉雕等国宝级文化瑰宝的璀璨呈现。
众多展品中,一组造型各异,精妙绝伦的北京玉雕惊艳亮相。在不盈一握的玉雕之上,金丝嵌入于美玉之中,玉面平整温润,形成金玉交辉的通灵美感。这组金镶玉艺术佳品出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玉雕传承人——杨根连大师。金镶玉,学名“金丝嵌宝”,是玉雕技艺中难度技巧最高的绝活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清乾隆时期金镶玉工艺一度到达巅峰,专为皇家御用。后经两度失传,于2003年杨根连大师历经多年潜心研究,才抢救性地恢复了这一顶级玉石制作工艺。将24K金丝镶嵌入玉石体内,利用金子的张力与玉石的坚韧将其合二为一,经过打磨、抛光等多重制作工序,方才成就一件浑然天成的金镶玉作品。与此同时,杨根连大师的女儿杨晓雅女士也展出了自己创新制作的金镶玉首饰,一改往日玉雕题材和受众,让金镶玉作品融汇入当代生活。
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立,以大理石为题,用一尊《释迦摩尼双色佛》为宾客打开探访不二世界的法门。《释迦牟尼双色佛》为刘红立与杨根连大师共同监制,佛像部分主体石雕由刘红立打造。汉白玉制佛身,米黄玉制佛衣,在刘红立大师“随形构造”的审美理念下, 以卯榫工艺将米黄袈裟和白皙肌肤贴合,工艺精巧,不露斧凿。释迦牟尼佛祖端坐于莲台,神态肃穆、祥和,手捧一颗金镶玉佛珠,金玉交辉,彰显出无边法力和关爱众生的情怀。
绽放新生 开启新岁
王府中环致力于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保护与创新,通过各类展览与活动,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及手工艺在当代重获新生。与此同时发掘与北京王府井地区的深厚文化背景,为国内外游客及来宾展现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的独特在地文化。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或华夏大医国学网。
-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