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薪传”全国巡展上海站过去一周有余,展览展出的六位老师的精品之作均受到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故本期特别就陈良宗老师的作品风格、习艺历程、创作心路予以介绍,同时整理了陈良宗老师的参展作品供藏家及爱好者鉴赏。有了对画家的深入了解,观其画时,更能观其画之神韵。
誉方堂推荐画家——陈良宗
陈良宗,广东惠来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付诸三十余载光阴,深耕当代山水画领域。从早年笔下山水的稚拙之气,到后来的轻灵飞动,再到今日的广博朴茂,陈良宗的山水画艺术在不断的精进中呈现出一派旺盛的生命力。综合陈良宗的山水画特质及其个人探艺历程,可以自然地从中抽取出3个典型的特点:
陈良宗《云烟供养》
其一,以沉稳质朴为基点,形成了厚重而又不失性灵的独特风貌。
整体而言,陈良宗的山水画以水墨为核心绘画语言,辅之以色彩,作品在表现出沉稳、敦朴、内敛之风貌及气质的同时,又呈现出“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的表征。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观赏陈良宗的山水画创作会感觉到一种“统一于某一种风格之下而又多变”的状态,他笔下的山水往往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可苍茫亦可润泽,能浑厚亦能秀雅,且无论景致大小,亦不论高远、平远、深远,皆可自如掌控。
陈良宗《漫看云壑听松风》
其二,陈良宗在习艺过程中,注重厚积薄发,善于精研诸派、博采重长,这是其山水画面貌多元的重要原因。
陈良宗正是因为受到“岭南画派”整体氛围及追求的影响,大胆地“出走”,以一个“岭南画派”艺游之子的身份和心态,去“行万里路”、去“知行合一”、去“外师造化”,积极地拥抱各派、各家之长,以此来陶养自身。在许钦松先生的带领下,他获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游历、求学的“开眼”机会,更有幸兼师于范扬先生门下,得以深入接触“金陵画派”之风。同时,因为得到卢禹舜先生的指点,而更深入研习北派山水。可以说陈良宗在因缘际会之下,寻找到了精研各家、取其所长的大好契机。这是他的山水画面貌既统一而又多元的根本原因。
陈良宗《高山流水》
其三,执着于锐意创新,淡然于是非成败,只是耕耘,不计收获。
从陈良宗当前的山水画面貌来判断,一方面作为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艺术家,必然地面临所有艺术大师在寻求艺术突破时都会遇到的求索与困顿状态,这是任何一个有志于创新绘画语言的从艺者所必经的过程。而面对这种有些煎熬的状态,陈良宗表现出的是一种淡然处之,有些像老僧“修行”,任其自然。他曾表示:一执画笔,心外无物,只是去放松地画画,甚至连为什么画都忘记了,但越是这样,却感觉越有一种“不思而得”的惊喜。
陈良宗《太行人家》
另一方面,与寻求突破所面对之“惑”相对应的是,在看待自己的艺术水准及自身定位方面,陈良宗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清晰的思路。
陈良宗《烟云叠翠》
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陈良宗表现出了如其笔下山水画那般的敦厚、乐观、质朴气质,与其相应、相合的则是一种勃发向上的志向、胸怀和担当。
人物简介
陈良宗
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山水画工作室助教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惠州创办[陈良宗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学会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山水创研部副主任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惠州市分会副会长深圳企业家书画学会秘书深圳三滴水书画院副院长
山水薪传展展出作品欣赏
陈良宗《烟云埋却山千万》
陈良宗《太行山高家台》
陈良宗《山深有雨寒》
陈良宗《南粤之根》
陈良宗《南嶺山村》
陈良宗《鸣泉飞瀑》
陈良宗《梨园春色》
陈良宗《浮云甜雨》
陈良宗《高崖深居》
陈良宗《对笙相守万古松》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或华夏大医国学网。
-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