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照
羡东坡之风骨,慕苏子之文章,挡不住遗爱湖之诱惑,置业于湖岸一隅。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毗邻东坡外滩已历一载,阅湖边之秀色,览碧水而感怀。
初识遗爱湖,时值2006年春夏之交,先生于舟桥部队打靶场改成的驾校练车场练车,偶来助阵,方知城边有湖,曰菱角湖。但见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死鱼每浮于湖面。如此荒凉之地,人迹罕至,水鸟去尽,乌鸦孤鸣,毛骨悚然。其时居城中心,庆幸与此湖相距甚远,眼不见为净,心里释然。
2008年岁首,遗爱湖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昔日练车场一带,一片繁忙景象,机声隆隆,热火朝天,引来行人驻足观看。是好奇,是关切,是憧憬,是期盼。"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至此,"遗爱湖"方为普通市民知晓。
2009年国庆,遗爱湖公园首期两个景区建成开放。古城黄州,万人空巷。遗爱清风,人潮如涌,临皋春晓,花木含笑,一切欣欣然。夜色降临,喷泉起伏,华灯焕彩,水幕电影,如梦如幻。因住处较远,平日里游园的机会不多,却时时心向往之。
时隔两年,举家迁至西湖安居小区,出门即湖,视野空旷。然大洲竹影、水韵荷香、黄梅戏大剧院尚在建设之中,湖边少景致,常常懒得出门。
时光如水。不经意间,湖边出现了错落有致的瓦房小屋,湖中一条绿道延伸至对岸,廊桥横卧,曲折迂回,水韵荷香建成,近在咫尺,令人惊艳。
冬去春来,柳展宫眉。爱莲馆外,桃梨竞艳,芳草青青。菊丛绕篱是陶家,翠竹掩扉是苏家。推门入院,修竹成林,野花遍地。每每闲暇,游遍芳径。
夏夜,十里湖堤,十里画卷,景观灯齐放异彩,恰似人间瑶池仙境。黄梅戏大剧院,如梅花绽放,分外妖娆。三苏亭内,水韵广场,欢歌笑语,舞姿翩翩。乘凉赏荷,好不畅快!
西湖安居六载,与湖相伴,感情日深。2017年金秋,依依惜别旧地,迁至御澜岸新居。楼下外滩,曾经的不毛之地,以东坡文化为媒,形成商业街区。眉州酒楼、明月广场、天上宫阙,处处彰显东坡文化之风韵。居家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且不说,晨观日出,午眺远景,暮迎大洲竹影众鸟归林;也不说,临皋觅春、芳径探幽、踏雪寻梅;单说凭栏处,碧树如盖,明湖如镜,楼台隐现,这般风景,着实令人幸福爆棚。更何况,品读"竹杖芒鞋轻胜马"" 休将白发唱黄鸡"人生况味,活的是一种豁达情怀。
十年弹指一挥间。黄冈将昔日东湖、西湖、菱角湖三个污水满湖的小湖,经过治污、整修联通,以苏东坡的《遗爱亭记》命名,建设5平方公里的开放式大公园,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等十二景区相继建成,黄冈进入"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新时代。
往事越千年,遗爱谱新篇。十二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遗爱湖换了人间!
华夏大医国学网免责声明
- 1、本网发布的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本网及资料提供者所有。所有媒体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时需明显标注来源于中华国医传媒网或华夏大医国学网。
- 2、本网转载的文章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文章内容如涉及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3、本网发布的诊治疾病的文章供参考,不能据此自行确诊和进行医疗。
- 4、本网转载的文章,在原平台未声明禁止转载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只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亦不构成任何建议。图文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office@dygxw.org.cn 联系删除。